都看到这种技巧的运用。
但就像吃菜一样,这一技巧不能用得太多,一多就可能露出你在使用技巧的痕迹。
把握晚进早出的最佳点➤编写规范场景,编剧们都知道要遵循“晚进早出”的原则”或逗号原则”,这是保持情节的紧张感,迫使读者读下去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问题是什么时候进和出,即晚进早出的最佳点是什么。
晚进是不是总要到“好了,我该走了。
噢对不起,顺便问一下……”这一时刻?
而早出是不是也都是在“再见,我一定会做到的”之前?
当然,提出一个问题不给予回答,是引出下一场戏的好办法,但这个办法是不是也太老套了呢?
➤我认为把握晚进早出的最佳点,关键是破坏场景的完整性。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这个场景的任务是什么,是情节的发展,还是介绍人物信息?
如果是前者,那你一定要将戏剧性需求想清楚。
什么人,在这场戏中要达到什么目的。
于是再考虑他/她的对立面,无论是外部冲突、个人冲突还是内心冲突,造成的阻力是什么。
阻力的强度决定了冲突的程度。
但也不是阻力越大越好”激励事件除外”。
只有你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这时候才可以找到晚进早出的最佳点。
如果这场戏是写主人公向一个女孩求婚。
戏剧性需求是获得爱情,价值是对爱情的自信,正值。
阻力是被求爱的女孩有一个主人公不知道,但也无法说明的理由。
价值是不接收爱情,负值。
背景是咖啡厅。
这时,晚进的最佳点应该放在他们默默地相对坐着,主人公要明确说出那个最关键的台词之前无关紧要的一两句闲话。
“天还是很热。”
“是啊,真热。”
“明天也许会下雨……会吗?”
这时主人公开始进戏:“”突然抓住她的手”小倩,我们……结婚吧?”
这个入戏点比一上来就说正词要好,一是给观众有个思想准备,二是可以营造一下两人谈话的气氛。
早出一般可以用提出问题的办法。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呢?”
这也许是所有冲突中最后的一句话。
但在现实生活中,对方往往会对这句话作出反应。
无论是用语言还是用动作,反正必须作出相应的反应。
但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