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寒露文学网 > 其他类型 > 活着,就是折磨黄秋平郑月英大结局

活着,就是折磨黄秋平郑月英大结局

明月山顶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次失望,最后变成绝望。就在他俩绝望得痛不欲生时,1989年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了。希望重新燃起。黄秋平与郑月英经过充分的准备,91年到上海去做了试管婴儿,手术相当成功。1992年7月,他俩千盼万盼的儿子终于来到人世,夫妇俩抱着儿子相拥而泣。这一年,他俩结婚整整十年。这一年,黄秋平39岁,郑月英36岁。黄秋平给儿子取名黄希星。希望之星。三迟来的爱总是无比珍贵。黄秋平、郑月英夫妇自然是对儿子倾其全部心血与精力,黄希星也没让他俩失望,茁壮地成长,优秀、出众。三岁诵诗,七岁赋词,这是对古代神童的描写。黄希星不是神童,但他二岁识字,七岁看书却是真的。郑月英是老师,家里有不少藏书,外国的,中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密密麻麻几大书柜,黄希星是闻着...

主角:黄秋平郑月英   更新:2024-11-25 23: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黄秋平郑月英的其他类型小说《活着,就是折磨黄秋平郑月英大结局》,由网络作家“明月山顶”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次失望,最后变成绝望。就在他俩绝望得痛不欲生时,1989年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了。希望重新燃起。黄秋平与郑月英经过充分的准备,91年到上海去做了试管婴儿,手术相当成功。1992年7月,他俩千盼万盼的儿子终于来到人世,夫妇俩抱着儿子相拥而泣。这一年,他俩结婚整整十年。这一年,黄秋平39岁,郑月英36岁。黄秋平给儿子取名黄希星。希望之星。三迟来的爱总是无比珍贵。黄秋平、郑月英夫妇自然是对儿子倾其全部心血与精力,黄希星也没让他俩失望,茁壮地成长,优秀、出众。三岁诵诗,七岁赋词,这是对古代神童的描写。黄希星不是神童,但他二岁识字,七岁看书却是真的。郑月英是老师,家里有不少藏书,外国的,中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密密麻麻几大书柜,黄希星是闻着...

《活着,就是折磨黄秋平郑月英大结局》精彩片段

次失望,最后变成绝望。

就在他俩绝望得痛不欲生时,1989 年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了。

希望重新燃起。

黄秋平与郑月英经过充分的准备,91 年到上海去做了试管婴儿,手术相当成功。

1992 年 7 月,他俩千盼万盼的儿子终于来到人世,夫妇俩抱着儿子相拥而泣。

这一年,他俩结婚整整十年。

这一年,黄秋平 39 岁,郑月英 36 岁。

黄秋平给儿子取名黄希星。

希望之星。



迟来的爱总是无比珍贵。

黄秋平、郑月英夫妇自然是对儿子倾其全部心血与精力,黄希星也没让他俩失望,茁壮地成长,优秀、出众。

三岁诵诗,七岁赋词,这是对古代神童的描写。黄希星不是神童,但他二岁识字,七岁看书却是真的。郑月英是老师,家里有不少藏书,外国的,中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密密麻麻几大书柜,黄希星是闻着书香长大的,没有谁教他,也没有那个强迫他,七岁的小不点就学会看小说,八岁那年把《三国演义》看过一遍,还绘声绘色给爸爸妈妈讲桃园三结义、空城计的故事,乐得黄秋平夫妇俩比喝了蜜还甜。

小学四年级,黄希星的作文就被老师推荐到我市晚报上刊发,当黄希星把 5 元钱稿费交给妈妈时,郑月英高兴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当然她没有当着儿子的面流泪,尽管这是喜悦之泪。

11 岁那年又荣获省奥数二等奖,那是我市唯一一个获奖者,不仅给自己争得荣誉,也给妈妈长脸无数,从此,我市教育系统都知道郑月英的大名,知道郑月英有个能干的儿子。郑月英没想到自己活了大半辈子一直默默无名,最后竟因子而成名,这份荣耀让她骄傲又让她内心有愧。

黄希星的优秀不仅仅是学习好,他还特别懂事。和城里大多数孩子一样,小学家长都会接送小孩上学,每天黄希星也是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上学
也愿意,那怕是老婆疯狂购物、使劲乱花钱,他也乐意。

只是郑月英对一切都没有兴趣。

想念儿子成了郑月英生活中唯一的内容。

一天深夜,黄秋平在睡梦中被郑月英的喊叫声惊醒,郑月英大呼小叫说为什么要梦醒,原来郑月英在梦中梦见儿子,在梦中,儿子和她探讨作文的写作思路,在梦中,儿子与她手牵手去学校的食堂吃饭,在梦中,儿子手换手陪她去散步,突然一辆小车的喇叭声将她惊醒。在梦中郑月英和儿子是那样的幸福美满,郑月英哭喊着为什么要让她从梦中醒来,为什么不让她和儿子在一起。

黄秋平抱着郑月英说儿子永远在我俩心中。

这一夜,黄秋平和郑月英一直流泪到天亮。

2013 年 4 月 28 日下午,黄秋平慌慌张张到派出所来报警说他老婆失踪了,那天刚好我值班,他说上午他去超市买菜,回家后就不见老婆,他以为老婆出去了,但是中午也没见老婆回家,电话打不通,询问亲戚朋友也没有音信,他开始紧张,求助警察帮他寻找。

我问黄秋平什么情况,就这样我很偶然走进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失独家庭,了解到失独家庭的痛与苦,我说郑月英是不是到墓园去看儿子了。

原来黄秋平出去后,郑月英在家恍恍惚惚中又看到儿子的身影,儿子对她说他在这里很冷很孤独,他说他想念爸爸妈妈,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听到儿子这样说郑月英是心痛得撕心裂肺,她一边流泪一边收拾东西赶往墓园,到了儿子墓前,郑月英像往常一样把儿子的墓碑擦拭得一干二净,轻轻地对儿子说妈妈对不起你,妈妈要来陪你了,然后她靠在儿子的墓碑上,把平常积攒下来的安眠药一把服下。

我和黄秋平赶到墓园时是下午 5 点多钟,郑月英静静地依偎在儿子的墓前,一脸的幸福安祥,晚霞的阳光给郑月英披上一件色彩斑斓的花衣,绚丽得就像一幅金灿灿的油画。

动人心弦。

前打听,这一打听,让郑月英走进一个“失独家庭”群。



郑月英在墓园认识的失独家庭是彭天亮与刘明丽夫妇,三年前他俩的女儿因白血病去世,那天正好是女儿的忌日,他俩去墓园看女儿。

三年前女儿离开他俩时,刘明丽也和郑月英一样经历了炼狱般的痛苦,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她进了一个失独家庭 QQ 群,她在群里诉说失去爱女的痛苦,回忆女儿的聪明可爱,也倾听其他失独者的辛酸,交流各自对儿女生前的美好记忆。刘明丽心里就轻松了不少,她就联系我市的一些失独家庭组成一个群,不时开展一些活动,抱团取暖,驱散内心的阴影。

郑月英走进这样一个特殊的群,有本地的也有虚拟的,她才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太多太多和她一样苦命的人,有那么多芳华正茂的年轻人会遇到那么多的意外,那么多年纪轻轻的人竟会得各种各样的恶病、绝症,还有不少小年轻会在如花岁月中选择自杀,这不是要了爸爸妈妈的命。

在群里,郑月英也讲了儿子的遇难,这是她第一次主动谈到儿子的死,平时这是郑月英最不能触碰的伤疤,一碰就会鲜血淋淋,更别说是她自己说起。但在同是天涯沦落人面前,郑月英说得是异常平静。也许他人的悲伤淹没了她的悲伤,郑月英也就感觉不到了自己的悲伤。

在平常中,郑月英最怕别人与她谈论儿女的往事,但在群里,群里人最喜欢也最愿意说的就是各自的儿女,郑月英也喜欢在群里回忆儿子一点一滴,也只有在群里郑月英才能幸福地回忆儿子过去的生活,在各自交流儿女们快乐往事中,仿佛各自的儿女也都回到了他们身边,让他们暂时忘记失去儿女这回事。

还有,群里会交流怀念儿女们的方式,江西的“大山”家里全是儿子的相片,从出生到出事时按年龄段有序挂在家里的各个房间里,这样感觉儿子永远活在他的生活中。上海的“云朵”把女儿的相片印在项链的吊坠上,时刻戴在胸前,仿佛女儿从未离开过她。山东的“菊花”
就是嚎啕大哭。

这是自儿子出事后她第一次流泪,第一次哭了,哭得天昏地暗,哭得地动山摇,真是草木听了也呜咽,山河看了会失色。

黄秋平把哭得全身颤抖的郑月英搂在胸前,哽咽地说:“你终于哭出来了,哭吧哭吧,好好地哭一场,这样会好过些。”



悲伤逆流成河。

日子还得照样过。

郑月英还未从噩梦中醒来就到了开学的日子,她实在没有心情与精神去上课,但她想想还有一年就退休了,坚持坚持,给自己的人生职场画一个完整的句号,光荣退休。

如果不是儿子出事,郑月英的人生算得上完美,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儿子优秀,事业有成。从教一辈子,她讲课精彩,诲人不倦,获得荣誉无数,优秀班主任、十佳老师等等,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学校里的好同事,获得同事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她要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不想留下缺憾。

到了学校,同事都过来给她安慰,她知道这是同事的好意,但同事一次次安慰反而一次次让她想起心爱的儿子,一次次刺痛她的神经。

但她又不能拒绝这份的好意。

再次站在讲台上,郑月英看到讲台下和儿子同样青春、阳光的脸庞,控制不住想到儿子,脑海里全是儿子的音容笑貌,心里则全是泪啊。但她不能在课堂上、更不能在学生面前流泪,只能强装笑脸,强打起精神写着板书,讲着课文。

一回到家中,郑月英再也忍不住了,捧着儿子的遗像一个劲地流泪,嘴里喊着:“儿子,儿子啊。”

郑月英这才知道,每天走进学校就是折磨,校园里活蹦活跳的学生时不时就会让她想起儿子在高中三年的点点滴滴,仿佛儿子没有离开她,仍然在学校里上课、跑步、打球,当她明白过来这只不是幻觉时,内心里那是剜心的痛,心痛得眼泪一把把,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强忍着把泪水往肚里咽。

在一次复习课中,郑月英要求同学们谈谈最感动自己的课
、放学。一年级冬天的一天早上,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地上是白茫茫的一片,小孩子看到雪是异常兴奋,一路上蹦蹦跳跳,奶奶怕他摔倒,想追上他,结果人没追上她摔倒在地。

此后,黄希星就坚决不要爷爷奶奶接送,家里人仍然担心,担心他被车撞了,担心他在路上被人欺负,甚至担心他被人拐走了。黄希星就拍着胸脯说你们不是常夸我是男子汉吗,男子汉顶天立地,一个人上学都不敢,怎么能成为男子汉?放心吧。听得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心里热乎乎。

从那以后,黄希星就一个人高高兴兴上学,高高兴兴回家。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几乎是一眨眼的功夫,黄希星就从一个毛头小孩长成青葱少年,成了妈妈中学里的学生。郑月英的同事都夸她培养了一个出众的儿子,成绩优秀,多才多艺,聪明礼貌,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郑月英很享受同事的褒奖,同时也知道自己受之有愧,自己虽是老师,但在儿子身上真没花什么心思,并不是她不想费心,实在是儿子乖巧懂事,根本不要她操心。有这样的儿子,郑月英想想都是幸福的。

一路走来,黄希星走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关口:高考。

面对高考,黄希星自信、轻松,同时还相当期待。同样,黄秋平、郑月英夫妇心里也充满欣喜,十多年的心血与培养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到了收获的季节,收获喜悦,也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果实。

高考那天,黄秋平、郑月英目送儿子走进校门、走向考场,仿佛看见儿子走在一条金光大道上。

没有意外,黄希星踌躇满志走出考场,考了 628 分高分。当年我省的一本线是 515 分,这个成绩在我市虽不是名列前茅,但也足够录取到一所一流名牌大学。

黄希星笑了,郑月英笑了,黄秋平笑了,一家人都开心地笑了。



2010 年 6 月 26 日。

高考成绩出来的第二天,黄秋平、郑月英带着儿子开车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